水质特性:需考虑污水的 BOD/COD 比值,若比值低于 0.3,表明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低,需选择易被微生物利用的复合碳源。同时,若污水中总氮含量高,对碳源需求量大,应选有效碳含量高的复合碳源,以满足反硝化需求。
微生物需求:不同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不同,应选择易被反硝化菌降解利用的复合碳源,如包含小分子糖类、有机酸的碳源,可被微生物快速吸收,加快反应进程。
处理效率:为确保在厌氧 / 缺氧池内快速被消耗,应选择反应速度快的复合碳源,这样可提高反硝化效率,减少碳源在后续处理环节的残留,避免增加曝气系统负担及运行成本。
稳定性:要考虑复合碳源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,避免其发生发酵、分解等变质情况。同时,选择不受污水酸碱度影响的复合碳源,以保证在不同水质条件下都能稳定发挥作用。
投加便利性:液体复合碳源相对固体复合碳源,更易通过计量泵等设备精确投加,且能更均匀地分布在污水中,若污水处理厂设备和操作适合液体投加,应优先选择液体复合碳源。
产泥率:投加碳源可能会增加污泥产量,而污泥处理成本较高。因此,应选择产泥率低的复合碳源,以降低污泥处理成本。
环保性:复合碳源应符合***环保标准,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。同时,其成分应无毒无害,不会对微生物和后续处理环节产生不良影响。
经济成本:需综合考虑复合碳源的价格、投加量以及处理效果等因素。可通过计算碳源的 COD 当量、价格及实际运行投加量,得出综合投加成本,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