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合碳源在保质期内出现结块现象,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:
吸湿性强:复合碳源中的某些成分具有较强的吸湿性,如葡萄糖等。在储存过程中,若环境湿度较高,这些成分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,导致颗粒表面湿润,进而使得颗粒之间相互粘连,***终形成结块。
储存环境潮湿:如果储存复合碳源的环境湿度大,且包装密封不严,外界的湿气就会进入包装内,使复合碳源受潮。尤其是在南方潮湿的地区或雨季,这种情况更为常见。另外,储存环境的温度变化也可能影响结块现象,如温度突然降低,会使复合碳源中的水汽凝结,增加结块的可能性。
包装质量问题:若包装材料的水汽阻隔性不佳,或者包装在运输、储存过程中出现破损、裂缝等情况,就无法有效阻止外界湿气的侵入,从而导致复合碳源受潮结块。
颗粒特性影响:复合碳源颗粒的大小、形状和均匀度等特性对结块也有影响。颗粒较小、形状不规则且多棱角的复合碳源,其比表面积较大,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也大,更容易相互吸附和粘连,从而增加结块的几率。此外,颗粒不均匀会使接触面积增大,也易引发结块。
压力作用:在储存及运输过程中,若复合碳源堆放层数过多、压力过大,会促使颗粒间紧密接触,导致颗粒发生塑性形变,分子之间引力增加,表面再溶,进而形成晶桥,***终导致结块。
生产工艺问题:在复合碳源的生产过程中,如果结晶过程控制不当,可能会导致晶体的性质、化学组成、粒度等不均匀,从而使产品更容易结块。例如,烘干过程不彻底,成品中残留水分过多,就会在储存过程中引发结块现象。